我格外中意靠窗的位置。

初中的教室楼层不高,是在一座粉刷着淡红色墙面的老楼上的一楼里,窗户外面就有一棵高大的银杏,风吹过的时候簌簌的响。秋天的时候,偶尔刮来几片枯黄的叶子,落在窗台上,显出其扇状的影子。来了兴致,还会拾几篇完好的,小心的展开,平整,夹进手边的书本中。于是之后的许多日子里,当我再次翻开那些覆满灰尘的旧书时,总会发现几片压的十分平整的枯黄的银杏叶,一段荒草丛生的时光便铺展在眼前,栩栩如生。

那时教室的窗户是磨砂的,或许只是贴了一层窗户纸——这记忆中最熟悉的地方反而模糊起来。当有脚步靠近,人影晃动,教室中百无聊赖的听课的人们便兴奋不已,抬起头来,支起耳朵,似乎这人影是为他而来。当人影彻底在窗户中消失,脚步声渐远,才彻底失去兴趣,在老师枯燥的语调中构造着自己的天马行空。有时候脚步声也会停下,有时是什么人来送物件,然后嘴中一边絮叨着一边远去,有时候仅仅是侧耳倾听半晌,便快步走开了。还有的则是匆忙闯进门,在老师的耳边低语几句,便匆匆离去。于是,本寂静的教室中便骚动起来,猜测又有什么惊喜的发生。或许正值一阵秋风吹过,树叶瑟瑟,一种别有的秋的味道便酝酿出来。

后来,秋风凉了,叶子落了,本就苍老的树干上又添几道疤痕,那栋小楼上的油漆也渐渐有些褪色,我也距离那个地方越来越远。一年中,我先是周折到郊外的一所高中,然后度过了半年的平淡时光——那儿的树更加苍劲,草也旺盛的很。后来,又长途跋涉过无数荒芜,去了另一所很远的学校读书。其间树叶绿了又黄,黄了又绿,而我靠窗的位置却从未改变。

这时的窗外便又是另一番景致了。在那座红色的小楼里,窗外只是无尽的繁叶,交织翻滚,严严实实地遮住了明朗的天空。而在这里,深秋的天空湛蓝,深邃的像无暇的瞳。白云无影无踪,连太阳都不舍得用金黄的颜色浸染它,使其犹如一张纯色的画布,铺展在天空中。金黄的叶则作为前景,微微摇曳,颇有些郁达夫老人家Golden Days的风味。

这时候靠窗的位置便有了绝美的景致。轻推开窗,先是涌进来一股秋味的风。至于这秋味,文字也确实不好描述。像是把湛蓝的天与金黄的叶用午后的骄阳烘培,再让忙碌的小生灵们掺一点吟唱和歌声,然后随阵阵清风一齐飘入鼻翼。兴致上头,窗户大开,秋风便狂野的冲进屋里,惊得书本“哗哗”作响,试卷漫天飞舞。秋日也不再拘束,喜悦的落在墙壁上,映出金黄的影。我呢?早已神游在这无限的快乐中了。只是,那高大的银杏树的影子似乎正在眼中闪烁。

后来日子长了,即使靠窗,也懒得欣赏窗外的景致。甚至在又一阵风吹起,口中却抱怨着:“靠窗位置真冷!”

近些天,别离的笙箫吹起。我也收拾行当,去了隔了几米外的另一个屋子坐着,仍然是靠窗的位置。猛地抬头望,才意识到早已入冬,过几天就是北方的小年了。凝视窗外光秃的树和苍白的天空,那座淡红色的小楼的样貌又隐约浮现在眼前。那颗银杏树,你可还好?明年的秋天,我就不去看你了。

那天傍晚,我和同学在食堂边的小路上慢慢地走,路尽头是灯火通明的超市。将落的夕阳卧在西边淡红色的云彩中,好不浪漫。忽的想起,已经十二月了啊。气温开始下降,树叶开始凋零,抬头看,也不再有那么蓝的天空和偶尔掠过的鸟影。看来,2021真的要结束了。

曾经在一个早晨,俯瞰着这个城市的天际,记忆便不自觉的溢出来。从这一年伊始直到现在,往事历历在目。曾经的那些熟悉的笑脸,那些那天傍晚,我和同学在食堂边的小路上慢慢地走,路尽头是灯火通明的超市。将落的夕阳卧在西边淡红色的云彩中,好不浪漫。忽的想起,已经十二月了啊。气温开始下降,树叶开始凋零,抬头看,也不再有那么蓝的天空和偶尔掠过的鸟影。看来,2021真的要结束了。
曾经在一个早晨,俯瞰着这个城市的天际,记忆便不自觉的溢出来。从这一年伊始直到现在,往事历历在目。曾经的那些熟悉的笑脸,那些只有两个人才能听懂的“暗号”,那些因为我的离开而永远耽搁下去的约定……不觉潸然泪下。
前几天语文老师讲乡土中国,说语言其实是一群人之间的约定。老师让我们举个例子,我毫不犹豫的举起了手,然后竟一时语塞。那些记忆,一瞬间全部涌出来,但只能化为那节语文课一个默默站立的身影。
我一直很避免提到我的过去——尽管并不丰富,甚至说是贫瘠。但是仿佛总是有一条射线,从内心深处发出,盯着现在的我,盯着站在数千名学生中间的一个最普通不过的身影。我没有告诉任何人,到前几天,如果热情依旧,笑容尚在,是我们相遇一周年的日子。那天,我登上学校里最高的楼,望向西方的天际线,然后流几滴泪,当作是一种简单的纪念,偷偷地,悄悄地。然后回到教室,上一个人的自习课。正值周末,学校里只有零星几个独自上自习的学生。我也得以再次安静的踱步在未名湖边,寻拾模糊的记忆。
其实现在的我是多么的幸福啊。期中考试刚过,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坐在同一间教室,奋不顾身的投入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。前几天还见到了好几个月没有见到的好朋友,和几个数年没有音信的同学取得了联系。我真觉的,我好幸福啊——从那天傍晚的夕阳下,我也是这么想的。
过两天就分科了,我选的物理、化学和地理。这必然不是随大流的选择,也更意味着要在一个更加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。但是我很开心,也很欣慰。为什么呢?因为这个选择我心满意足,我热爱地理,是奋不顾身的热爱。纵然可能会失去好多,但是我情愿——就像我好几个月之前来到这里,独自在一个若大的城市里开始生活一样。
距离2022年只有一个月了。现在来看,未来并不遥远是不是?触手可及。许多年之前的那些看似无限遥远的选择,现在也在手边。不过到这时,更多的不是对未来道路的恐惧,而是一种欣慰,感谢终于用自己的双手把自己拉向距离梦想更近的地方。在那个停电的晚上,语文老师在星星点点的手电筒灯光下大声朗诵着那篇《故都的秋》时,我突然间明白了这种感觉——追逐梦想的感动。

那个傍晚,我放下笔,向外面走去。

车格外匆忙,正是回家的时候。微微亮起的街灯,潇潇的树叶,深蓝的天,天上隐约的月,这些平常不过的景色,谁又会去在意呢?人们淹没在喧嚣的鸣笛声里,失焦的眼中满是点点的汽车尾灯,红的耀眼,不规则的移动着。于是,无数游离的灵魂便在这移动的孔隙中彷徨。

我并不讨厌城市里的生活,尽管狭小,仿佛四周的孔都被堵住了,但并不是透不过气来。我从容的在人海中前进,偶尔抬头,望一眼或许别人未曾注意的风景,然后低下头继续往前走。这样,灰色的生活中便多了一抹色彩。比如说这眼前的夕阳。

生活当然是精彩的啊。不是激情,也不是热血,只是在平淡当中有那么一点浪漫,足矣。浪漫真的无处不在,当你路过一座桥,可否注意到桥下粼粼的涟漪?可否望向远处,看水天一色,说不定还有孤雁留下孤傲的影。

夕阳带来的美好不是长久的——落日隐入云间,那色彩已然黯淡。不过至少在今天,它留给了这个城市最美的一瞥。短暂的美之所以美,是因为独有心者才会发现。街边高楼的窗光辉依旧,仿佛在回忆方才的美好。我踱步在人行道上,看继续涌动的川流。

车潮渐渐退去,只留空荡的街。偶尔会飞奔过去几点亮光,像落单的鸟。人行道砖被依次亮起的灯照亮,边角反射着晶莹的光,似乎要告诉路过的行人,这一角街道的繁华。钟声响起,悠扬在空中,在空气中点出层层涟漪。

随着路边烧烤摊的吆喝声渐微,这座城市缓缓睡去。

而在漫漫长夜里,有人酣睡,有人长叹,有人痛哭流涕。
在这座城市里,每天有多少美好产生,每天又有多少美好被忽略,被无视,被亵渎。有人猛的醒来,有人又沉沉睡去。清醒的人透过一切浑浊,犹如上帝,俯瞰着蛛网般的市井,伸手触摸万般美好。尚未醒来的人,脚踩所有的浪漫,疾呼逃离城市,称不堪忍受这无边的压抑。哪知城市这坚固的房子,有无数通透的窗户。

我迎着无边的黑暗回家。明天早上,这座城市又会重新醒来,美好浪漫如数重现。愿人人尚有暇抬头望一望,或许会发现从未欣赏过的风景。

于是我在这凛冽的秋风下,继续写着我的文字。

距离离家已经一月有余了。这一月里就像是梦境一般,从未感受到所谓离别之痛,也从未有过思乡之情,只是觉得,某一个早晨,睁眼,又是那束熟悉的阳光,走出门去,还是那些熟悉的面孔。可是这11楼外的阴云、这泛着波涛的湖,乃至手边的真切的书本桌椅,俨然已没有了故乡的影子。

前几天一个曾经的同学给我发消息,问候我的情况,我久久没有回复。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。我似乎安逸的留在这里,同万千同学一般走入这个校门,听罢几遍铃声,又回到家中,从窗中静静凝望深夜的城市。我尽量避免去体会“孤独”一类的字眼,但是他还是来了。当你的开心只能分享给镜子中的自己,当你喜欢的音乐只能默默放入收藏夹中,当你踱步在路上,肩旁却空空,……

前几天的某个晚自习,在草稿纸上偷偷写下这样的诗句:

“回头,唯见万千人影各从所向。”

似乎要去回想我在故乡的记忆,以唤起一丝感动,可是那些印象就像正午海岸边的泡沫,一个个破灭了。只有灰色的背影,向着夕阳的方向远去,留下破碎的问候。那些翻书声中的话语,那些奶茶杯中的说笑,仿佛被窗外这漫天寒风吹散了。

抬头,是厚重的雨云。这会儿的故乡,估计也在下雨吧。走失的人呵,你是否也像我一样,抬头漫无目的地望着天空?你是否还记得我的存在?我不敢奢求。或许再隔一月,我的名字就被什么人从记忆中抹去了。

我只愿,以后的日子里,各自安好。我就不去见你们了。

路灯熄灭
星儿渐渐隐去
忽的抬头望
犹见残月的惶恐
流浪的人
孤独的行者
快逃离阴暗的角落
彻夜狂欢罢
在无人的时刻
这些被抛弃的灵魂
才拥有无尽的自由